目前分類:其他 (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Happy Valentine's Day!  情人節快樂!

 

西洋情人節的由來                                       Valentine  

西洋情人節流傳著許多不同的版本,最早期可追朔到羅馬牧神的宗教節慶。當時的羅馬郊外,有許多成群的野狼在鄰近的森林裡危害遊走,給人畜帶來不少威脅。

當時羅馬人崇拜的眾神中認為牧神盧波庫斯(Lupercus)能保護牧羊人和羊群,而牧神節也就定在二月十五日來慶祝了,羅馬人會舉行盛大的祭典來慶祝牧神節。

也有人說這個節日是慶祝法烏努斯神(faunos),它類似古希臘的人身羊足,頭上有角的潘神(pan),是掌管畜牧和農業的。

而在牧神節的前夕,也就是二月十四日當晚,羅馬女孩子的名字會被寫在一張小紙籤上放在盒子裡,再由男孩子抽出那女孩的名字,這一年那女孩就成為那男孩的情人。

而為何後來二月十五日的牧神節,演變成二月十四日的聖范倫坦斯日(St. Valentine's Day),紀念基督教的殉道者范倫坦斯?是因為到了公元二百七十年羅馬反對基督教,許多基督徒遭受迫害致死。當時皇帝克勞多斯(claudius)禁止士兵婚嫁,而有個基督徒范倫坦斯不僅反抗皇上禁令,拒絕敬拜羅馬神祗,並且秘密的替未婚男女舉行婚禮,因此被逮捕,入獄,並於二月十四日被砍頭。

許多年過後,羅馬成為基督教國家,當時為信仰殉道的范倫坦斯基督徒,成為人們景仰的聖徒。而二月十四日就不再慶祝牧神節,改紀念殉道者聖范倫坦斯。

而在西方演變成二月十四日這天寄卡片或送禮物給所愛的人,並且不限於情人,父母、兄弟姊妹、朋友、老師…都可以的。而傳入東方的西洋情人節,印象中似乎就只有年輕男女與所愛的情人共度浪漫的節日。

 

中國的情人節

 

元宵節也是一個浪漫的節日,元宵燈會在封建的傳統社會中,也給未婚男女相識提供了一個機會,傳統社會的年輕女孩不允許出外自由活動,但是過節卻可以結伴出來遊玩,元宵節賞花燈正好是一個交誼的機會,未婚男女借著賞花燈也順便可以為自己物色對象。元宵燈節期間,又是男女青年與情人相會的時機。

 

在台灣,還有未婚女性在元宵夜偷摘蔥或菜將會嫁到好丈夫的傳統習俗,俗稱:“偷挽蔥,嫁好尪”、“偷挽菜,嫁好婿”,希望婚姻美滿的女孩,要在元宵之夜到菜園裏偷摘蔥或青菜,期待未來家庭幸福。唐代的燈市還出現樂舞百戲表演,成千上萬的宮女,民間少女在燈火下載歌載舞,叫做行歌、踏歌。

歐陽修(生查子)云: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辛棄疾(青玉案)寫道:眾裏尋它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就是描述元宵夜的情境,而傳統戲曲陳三和五娘是在元宵節賞花燈相遇而一見鍾情,樂昌公主與徐德言在元宵夜破鏡重圓,《春燈謎記》中宇文彥和影娘在元宵訂情。所以説元宵節也是中國的“情人節”。

 

西方情人節送巧克力的起源和意義     valentine3

情人節送巧克力來源於日本。日本的情人節跟歐美卻另外有一點不一樣的味道。在日本情人節跟巧克力分不開家,而且,情人節好像不單單是情人之間的節日了。

情人節傳到日本是1936年。當時,在歐洲各地都十分盛行選擇將情人節作為向愛人告白愛情的日子。在神戸有一家叫做莫洛佐夫的巧克力廠家第一次把這個習慣介紹到日本,並且推薦將巧克力作為愛的表白時的禮物。不過據說,第一個情人節的情人節巧克力只賣出去了3塊。之後,在1958年,另外一家巧克力廠家---瑪麗巧克力的營業主任,又借此話題,在東京新宿的伊勢丹百貨店做了一個「情人節裡女性向男性贈送巧克力」的宣傳活動。鼓勵女性在這一天向自己暗戀的男性表白自己的感情,在當時,男尊女卑的風俗習慣還很強,宣傳用了一個十分巧妙的手法,就是這一天不僅僅是一個示愛的一天,而且是可以由女性來告白的一天。於是日本的情人節就是由女性自己為自己製造出一個可以表達愛意的機會產生了。

然而,如上所述,由女性來表達愛情,在最初還是有些不好意思地,所以並未達到普及的程度,然而那甜中帶苦的巧克力卻使日本形成了一種新的文化。雖然是起源西洋的習俗,卻又塗上了濃濃的日本色彩。

214號,一定是女性向男性送禮物,禮物多半是巧克力。由於不好意思直接表達自己的感情,女性們就不是只單送一個人送巧克力,而是同時買幾份巧克力,送給不同的男性,其中的一個是自己的意中人。再演變,變成了所謂義理巧克力,就是把巧克力當作一種人情,送給自己公司裡的上司,同事以及各種給過自己幫助的人們。最後在很多公司裡變成了人手一份巧克力的風氣。女同事必須向男同事送巧克力。否則就會脫離群眾。很多OL們為了這個情人節而頭痛,心痛,花錢的痛……然而,男同事是不是會輕鬆一些呢?回答是不會,因為為了還這個214號的情,日本人又弄了一個314----White Day (所謂的白色情人節),這一天,男性們要加倍地把吃掉的巧克力變成糖果,餅乾,紅茶,手絹等還回去。214號的情人節,真正高興的應該就是--巧克力廠商了。

 

Source:

http://www.epochtimes.com/b5/5/2/10/n809242.htm

http://big5.china.com.cn/ch-jieri/yuanxiao/3.htm

http://www.y5000.com/whjc/ctwh/1555.html

文章標籤

台北YMCA英日韓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男生穿紅褲

 

Britain’s class-conscious public have voiced their dislike of men in red trousers, associating them with elitism and garish buffoonery, according to a recent survey.

Just under half the respondents (46 percent) to a survey released by market research firm YouGov said they do not like men in red trousers.

“Gentlemen be warned. Wearing red trousers will not win you many admirers,” YouGov said in an article about the sartorial study on their Web site.

Words such as “idiot,” “odd” and “clown” sprang to the minds of respondents when confronted with the sight of a man sporting red trousers, YouGov said.

British Esquire magazine’s Senior Fashion Editor Gareth Scourfield said that although continental men in France and Italy have been getting away with colourful clothes for years, Britons tended to be more reserved. “I think the problem is it has a connotation as a rich man’s casual wear,” he said.

Class-ridden connotations for RTs, as they are known to aficionados, are hard to shake off in a country where privileged people are often mocked as “toffs.”

(Reuters)

根據最近的一項調查顯示,對階級向來敏感的英國民眾表示厭惡男性穿著紅褲子,並把紅褲子與菁英主義和浮誇的滑稽行為聯想在一起。

在市場調查公司YouGov公布的調查結果中,有近半數(百分之四十六)的受訪者表示不喜歡穿紅褲子的男性。

YouGov在其網站上一篇有關男性服裝研究的文章裡寫道:「紳士們小心了。穿紅褲子可不會替你贏來許多愛慕者。」

YouGov表示,看到穿著紅褲的男子時,受訪者的腦袋裡會浮現「白痴」、「古怪」和「小丑」等字眼。

英國版《君子》雜誌資深時尚主編史考爾菲德說,雖然多年來法國和義大利等歐陸國家男性穿著色彩鮮艷的服裝都未曾遭受責難,英國人的態度則偏向保守。他說:「我想問題在於它會讓人聯想到有錢人的休閒服。」

被死忠愛好者稱為RT的紅褲子,在這個權貴人士常被譏諷為「有錢公子哥」的國家,恐怕很難擺脫其隱含的階級意涵。

(路透/翻譯:俞智敏)

單字補充:

1. elitism     菁英主義

2. buffoonery    浮誇滑稽行為

3. sartorial    男性服裝的;縫紉有關的

 

source: http://www.taipeitimes.com/News/lang/archives/2013/10/01/2003573381

台北YMCA英日韓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秋節大家都吃些什麼?

八月十五中秋佳節,正是春華秋實,一年辛勤勞動結出豐碩果實的季節。家家都要置辦佳肴美酒,懷著豐收的喜悅,歡度佳節,從而形成豐富多彩的中秋飲食風俗。

吃月餅 (Moon Cake)  mooncake

中秋吃月餅,是流傳已久的傳統風俗。風清月朗、桂香沁人,家家嘗月餅、賞月亮,喜慶團圓,別有風味。月餅作為一種形如圓月,內含佳餡的食品,在北宋時期就已出現。詩人兼美食家蘇東坡就有“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的詩句。而作為一種食品,稱為“月餅”,則始見於南宋《武林舊事·蒸作飲食》。當時,杭州民間就有“又月餅相饋,取中秋團圓之意”。到了元朝末年,月餅已成為中秋節日美點。

吃鴨子 (Duck) 鴨子

雲南的仫佬族鄉親都要在八月十五這天買餅子,殺鴨子,歡度這個傳統節日。為了紀念以遊村賣糖動員鄉親殺番鬼佬的賣糖佬一家三人,仫佬人每年八月十五,家家戶戶都要買餅子、殺鴨子,以此教育後代不要忘記反抗侵略的鬥爭。

吃芋頭 (Taro) 芋頭

中秋食芋頭,則寓意辟邪消災,並有表示不信邪之意。清乾隆《潮州府志》曰:“中秋玩月,剝芋頭食之,謂之剝鬼皮”。剝鬼而食之,大有鍾馗驅鬼的氣概,可敬。

吃田螺 (Pond Snail) 田螺  

至於中秋食田螺,則在清咸豐年間的《順德縣誌》有記:“八月望日,尚芋食螺。”民間認為,中秋田螺,可以明目。據分析,螺肉營養豐富,而所含的維生素A又是眼睛視色素的重要物質。食田螺可明目,言之成理。但為什麼一定要在中秋節特別熱衷於食之吃。有人指出,中秋前後,是田螺空懷的時候,腹內無小螺,因此,肉質特別肥美。是食口螺的最佳時節。如今在廣州民間,不少家庭在中秋期間,都有炒田螺的習慣。

吃南瓜 (Pumpkin) 南瓜

        江南各地過中秋節,家家戶戶流傳著八月半吃老南瓜燒糯米飯的風俗。

飲桂花酒 (Osmanthus Wine) 桂花酒

每逢中秋之夜,人們仰望著明月,聞著陣陣桂香,遙想吳剛砍桂,喝一杯桂花蜜酒,歡慶闔家甜甜蜜蜜,歡聚一堂,已成為節日的享受。桂花不僅可供觀賞,而且還有食用價值。桂花不僅可供觀賞,而且還有食用價值。屈原的《九歌》中,便有“援驥鬥兮酌桂漿”、“奠桂兮椒漿”的詩句。可見飲桂花釀酒的年代,已是相當久遠了。

食藕盒子 (Lotus root) 藕盒子1

中秋食藕,也是寄團圓之意也,尤其是吃“藕盒子”。江浙人多將藕切片,每兩片間下端相連,中間夾肉、文蛤等調製而成的餡,外拖面煎至金黃,此又稱藕餅,與月餅有異曲同工之妙。目前市場上藕的品種主要有兩種,即七孔藕與九孔藕。江浙一帶較多栽培七孔藕,該品種質地優良,肉質細嫩,鮮脆甘甜,潔白無瑕。中醫認為,藕經過煮熟以後,性由涼變溫,對脾胃有益,有養胃滋陰,益血的功效。

 

吃柚子 (Pomelo)  柚子

 柚子與「佑子」的諧音,含有吉祥之意,中秋節前後又適逢盛產期,柚子便成了 中秋節的應節食物。

柚子是臺灣中秋的名產。俗信以為吃柚子可以使眼睛明亮;女孩用柚皮擦臉,可以使皮膚細潤。而柚子的「柚」和庇佑的「佑」同音,更使人喜歡它,大家都希望用它來祭拜,可以得到神明的庇佑。

柚子以麻豆文旦最著名,因當地水土因素,品質在寶島柚產中獨占鼇頭,當中又 以尖頂圓底、外皮皺薄者,是為正宗上品,其肉白汁多而味甘如蜜,風味絕佳,馳名中外。近年來,台灣其他地方的柚子亦經過品種改良,品質優秀,成為廣受 歡迎的應景水果 。

 

 

月餅傳說一

有人以為吃月餅和送月餅,自古以來就與中秋節有關。其實, 情況並非如此。初唐時,原來農曆八月只有初一是節日,而無十五這個節日。相傳,後來唐明皇曾于八月十五夜遊月宮,這樣民間才把八月十五這一天作為中秋節。

到了中唐,人們始在八月十五之夜登樓觀月,而當時還沒有月餅出現。說到月餅的出現最早是在南宋的時候。不過當時的月餅與中秋節毫不相干,那時的月餅與現代月餅亦大不相同,只是作為蒸食品在飲食市場出現而已。

月餅真正與中秋節有聯繫是在明代。當時,北京城市裏出現了一種以果做餡的月餅,而人們在中秋節這一天自己製作月餅,用於自食和贈于良朋親友,以表達團圓和祝賀之意。那時的月餅大小和形狀很不規範,差別甚大,其名稱也頗特別。

比如,山西省介休縣一帶在中秋節這天,當地老百姓已有闔家圍坐分食團圓月餅的習俗。其製作的月餅名堂多且有趣,如有專供男人食用的月牙月餅,有只限于女子享用的葫蘆月餅,還有特別為少年準備的“孫悟空”、“兔兒爺”之類的 月餅,等等。名目繁多,不一而足。

關於月餅的製作技術,在明代已達到很高的水準,在當時一些月餅的餅面上,已出現“月中蟾兔”之類的裝飾圖案。其設計之精良,構圖之美妙,花紋之靈細,使人獲得藝術享受,既充分體現了月餅制 作者的匠心獨運,也反映了中華民族的燦爛文化。

 

月餅傳說二

        為什麼中秋節要吃月餅呢?最早說法,相傳月餅出現在唐代,唐朝鄭望之的《膳夫錄》(見引於《月令粹編》卷十三)說:「汴中節食,中秋玩月羹。」這羹據說在本世紀三十年代仍見於嶺南,以桂圓、蓮子、藕粉等材料精而成,雖然吳自牧的《夢梁錄》中曾經出現「月餅」一詞。但當時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尚未普遍。至宋代更盛。

 

 

吃烤肉(Barbecue)

在台灣為什麼中秋節要烤肉? BBQ

 很多人不知道中秋節為什麼要烤肉?居然是因為 電視廣告+台灣人賞月怕無聊 的影響!

 請看以下中秋節烤肉的由來”:

「相傳」在十幾、二十年前,萬家香醬油推出了一支「一家烤肉、萬家香」的電視廣告,然後隔了幾年,金蘭醬油又密集推出「金蘭烤肉醬」的電視廣告(加上同一時間萬家香醬油不爽金蘭醬油,繼續狂打『一家烤肉、萬家香』的新版本廣告以為抗衡。)。

 

於是乎~兩家醬油廠商的電視廣告攻勢,加上在同一時間頂好、家樂福、萬客隆之類的大型賣場陸續開幕,也『順便』在中秋節前夕辦起了烤肉相關用品與食材的特賣會。所以就在以上眾多廠商的齊心合力之下,台灣人就在不知不覺中,開始把烤肉當成中秋節最重要的傳統活動、甚至是中秋節的唯一主角。於是中秋節的傳統吉祥物:嫦娥小姐被打入冷宮、月餅似乎只變成形容別人臉很肥的形容詞,大家似乎漸漸淡忘月餅才真的是中秋節的主角食物。

中秋節本來就是一個讓家人相聚團圓的傳統節目,只不過台灣的中秋節,天氣往往還是炎熱得要命!倘若叫家人一起關在室內圍爐、實在太不人道!況且中秋節的月亮最大顆、與其在外面單純賞月、還不如一起烤肉、一邊賞月,還比較不會無聊!(沒辦法,台灣人比較習慣『雙效合一』的生活方式,喜歡一個時間做兩件事情。)

 

  是誰發明烤肉的?

幾千年前,成吉斯汗帶著蒙古精兵南征北討,炊事兵無意中發現將鑄鐵製成的鐵盔盾牌置於火上,將肉切成片狀於鐵盔上烤熱,夾上野菜成為美味佳肴呈給大汗,大汗食後讚許有加,覺得在長期的征戰中,竟能嚐到如此的美味,除了讚賞炊事兵的巧思外更將此鍋命為成吉斯汗鍋!經過了美食家的代貸流傳,而使得此人間美味在台灣發揚光大,並在國際間贏得了美譽。

 

 資料來源:

http://big5.huaxia.com/zt/zhwh/08-036/1160088.html

http://blog.yam.com/Ayamijan/article/24337322

文章標籤

台北YMCA英日韓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